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新聞變化 > 工業新聞 >
齒輪的國際標準
2015-07-14 12:10 點擊: 次

 
漸開線圓柱齒輪(Gears)是機械傳動量大面廣的基礎零部件,廣泛在汽車(Automobile )拖拉機(TRACTORS)、機床、電力、冶金、礦山、工程、起重運輸、船舶、機車、農機、輕工、建工、建材和軍工等範圍中應用。齒輪(Gears)齒輪(Gears)箱在國內外都已以商品進行貿易。齒輪(Gears)的品質以工作可靠、壽命長、振動噪聲低為準則。除材料熱處理硬度因素外,機械製造精度很為關鍵。據德國G尼曼、H溫特爾齒輪(Gears)專家資料展現,製造精度等級相差一級,其承載能力強度相差20~30%,噪聲相差2.5-3分貝,製造成本相差60~80%。齒輪(Gears)的策劃、工藝、製造、檢驗以及銷售和采購都以齒輪(Gears)精度標準為重要的依據。 
 
1 國際齒輪(Gears)精度標準的擴展 
在本世紀四十年代,齒輪(Gears)精度標準有英國BS 436—1940、美國齒輪(Gears)製造協會AGMA 231.02—1941、德國産業工程師協會ADS提案、蘇聯TOCT 1643—46、法國NFE 23—006(1948)等,這期間齒輪(Gears)標準特點是,規定的精度等級較少(4~6個級),從幾何學觀點規定齒輪(Gears)參數項目,按極其簡單的模式來確定各項公差值。 
 
五十年代由於齒輪(Gears)製造技藝、測量儀器和使用經驗的積累,對齒輪(Gears)啮合原理及精度理論的研究,世界各國都進行了齒輪(Gears)精度標準的修訂,以德國DIN 3960~3967(1952—1957)和蘇聯TOCT 1643—1956標準為代表,齒輪(Gears)精度等級和誤差項目增多,規定了切向和徑向彙總誤差、建立了彙總誤差與單項誤差的關系,獨立規定側隙配合製度,並根據誤差產生的原因和各誤差對傳對性能的影響,提出了精度等級及誤差允許類別組合的概念。這對評定精度、減少廢品、降低製造費用等極為有利。 
七十年代國際貿易擴展,齒輪(Gears)精度標準向國際間的統一,表現在誤差的符號、定義和公差值的一致,1951年法國、蘇聯、英國、比利時和瑞士六國組成ISO/TC 60/WG2(齒輪(Gears)技藝委員會第二工作組),負責製訂齒輪(Gears)精度ISO標準,法國為秘書國,經過十余年的磋商、討論和驗證,於1967年提出了ISO/DR 1328《平行軸漸開線圓柱齒輪(Gears)—ISO精度製》(推選草案)。1970年3月20日在ISO/TC 60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以20票贊成,5票反對,5票保留討論通過了“標準草案”,WG2根據各國所提意見又進行部分修改,最後於1975年通過為正式標準ISO 1328—1975。此國際標準除了德國、美國、日本外世界各國都以等同或等效采用ISO 1329—1975標準修訂各自國家標準。同、由於工業先進國家德國、美國、日本沒有采用ISO 1328—1975標準,形成世界齒輪(Gears)精度標準事實上不統一。 
 
八十年代ISO/TC60/WG2(齒輪(Gears)技藝委員會第二工作組)由德國、美國等國家參加對ISO 1328—1975標準進行修訂工作。ISO於1992年~1998年陸續正式頒布ISO 1328—1:1995,ISO 1328—2:1997兩個標準,ISO/TR 10064—1:1992,ISO/TR 10064—2:1996,ISO/TR 10064—3:1996,ISO/TR 10064—4:1998四個技藝報告組成成套系統替代和廢除ISO1328—1975標準。此ISO 1328九十年代齒輪(Gears)精度標準體系的特點,是在ISO1328—1975標準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而修訂,吸收了德國DIN美國AGMA標準成熟技藝,使標準更科學合理,從齒輪(Gears)傳動變化性能和承載能力出發,結合齒輪(Gears)製造規律彙總在標準本文和技藝報告中,一一明確。凡産業已認真貫徹ISO 1328—1975標準,再熟悉和掌握貫徹ISO 1328九十年代標準,在相同精度等級的圓住齒輪(Gears)。可有提高傳動性能和承載能力及降低製造成本的效果。 
 
2 我國圓柱齒輪(Gears)精度標準的狀況 
我國1960 年以前沒有圓柱齒輪(Gears)精度標準,直接應用蘇聯TOCT 1643—46標準,1958年起原第一機械工業部組織力量着手研究,經過分析、研究和驗證蘇聯TOCT 1643—56標準,製訂和頒布JB 179—60《圓柱齒輪(Gears)傳動公差》機械工業部部標準。對當時機械工業的擴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很快達到世界五十年代水平,在七十年代末國家機械工業改革開放,要求迅速趕上世界齒輪(Gears)擴展步伐,機械工業部領導下決心,直接以ISO 1328—1975國際基礎修訂JB 179—60標準,以等效采用ISO 1328—1975標準,頒布JB 179—81和JB 179—83漸開線圓柱齒精度機械工業部部標準。大力進行宣貫,促進圓柱齒輪(Gears)精度品質明顯的提高。同時帶動國內齒輪(Gears)機床、刀具和量儀的擴展,於1998技藝監督局頒布為GB 10095—88漸開線圓柱齒輪(Gears)精度國家標準。我國在改革開放,擴展經濟的政策指示下,。大量引進德國、日本等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工業機械商品,配件備需要國產化,JB 179—83和GB 10095—88標準不相適應,一方面鼓勵直接采用德國、日本和美國標準,另一方面以宣貫行政文件形式進行補充。提出齒距偏差、齒距累計誤差、齒向誤差四個為必檢項目評定齒輪(Gears)精度等級。宣貫中發現達到齒形誤差精度最難。其齒形的齒端部規定不夠合理,齒形精度達到要求其齒距精度尚有一定的富余而不相協調。部分貫標先進産業總結國內外技藝經驗,采取積極的技藝措施,生產出與世界水平相當的齒輪(Gears)商品。以上這些與ISO 1328九十年代標準相對照,在很多關鍵地方是不謀而合。當前我國在重大機械裝備中所需漸開線齒輪(Gears)都可以國產化。
 
現行GB 10095—88漸開線;圓住齒輪(Gears)精度國家標準是等效采用ISO 1328—1975國際標準的,現在國際上已將ISO 1328—1975標準作廢由ISO 1328九十年代成套標準代替。1997年由國家技藝監督局下任務對GB 10095—88標準進行修訂,經過對ISO 1328九十年代成套標準翻譯、消化和征求各方面意見,絕大多數認為我國齒輪(Gears)商品應與國際接軌,促進國際和國內齒輪(Gears)商品的貿易,擴展齒輪(Gears)生產。修訂GB 10095—88國家標準應等同采用ISO 1328九十年代成套國際標準。 
目前國家技藝監督局和國家機械工業局鼓勵要求技藝進步迫切和有條件的齒輪(Gears)製造産業,直接采用ISO 1328九十年代國際標準作為産業標準生產齒輪(Gears)先行一步,深入、充份發揮ISO 1328九十年代國際標準作用,為本産業真正提高齒輪(Gears)性能品質、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走入國際市場。 
 
3 ISO1328九十年代成套國際標準與ISO 1328—1975國際標準、GB 10095—88國家標準的差別 
 
4 結束語 
國際ISO/TC60齒輪(Gears)技藝委員會修訂和ISO頒布了ISO 6336—1:1996,ISO 6336—2:1996,ISO 6336—3:1996,ISO 6336—5:1996組成正齒輪(Gears)和斜齒輪(Gears)承載能力計算國際標準,其標準中明確應用齒輪(Gears)精度等級必須是ISO 1328—1:1995國際標準,二者是齒輪(Gears)策劃和製造的配套國際標準。齒輪(Gears)商品是國際貿易商品,保證齒輪(Gears)的性能品質和可靠性,國際標準有一定的權威性。 
 
ISO 1328—1:1995等成套國際標準是成熟的嶄新標準。齒輪(Gears)商品新策劃采用此標準可以明顯提高齒輪(Gears)性能品質,使國內外用戶認可和恭迎,齒輪(Gears)商品老策劃改用新標準只要在製造圖樣上精度等級不變,期標題欄上相應項目及公差適當修改和齒輪(Gears)坯精度調整後就可以。這樣可明顯提高齒輪(Gears)性能,同時減少製造齒輪(Gears)難度而節省製造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GB 10095—88國家標準的修訂正在審批過程中,在沒有頒布前,根據國家經貿委、計委、科委、技藝監督局聯合發文和國家技藝監督局令第35號的精神,引導和鼓勵有識産業直接應用ISO 1328—1:1995等成套國際標準的原文和翻譯本進行策劃和製造齒輪(Gears),這將有助於齒輪(Gears)的品質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機械工業齒輪(Gears)傳動商品迅速與國際接軌和擴展。
 
回到頂部